找到相关内容12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

      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   十方佛赞、三辈往生,就是说往生的三种状况。往生正因,方法上有一些差别,比如说《无量寿经》是十念往生,《观无量寿经》(下面简称《观经》)就是由信往生。但是品位*观修,有十六观的差别,九品往生也是《观经》讲的。《阿弥陀经》是持诵名号往生。   为什么会有往生方法上的差别?主要是佛应根基说法,这三种经是对不同的根基的人讲的。比如对小乘人讲极乐世界,因为阿罗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4389836.html
  • 杨仁山居士礼拜人观法

    我顶。按:《观经》坐像种种庄严,即是此身观法。参观第五拜注。   第九拜、礼阿弥陀佛应身。   正立合掌,想极乐世界七宝池水作淡绿色,池底纯是金沙,池旁楼阁,行树环绕,自身立池中一金莲华内,面前...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  拜想白毫光照身同上。按:此即《观经》第十三观文杂想观也,为《观经》上求下化枢纽,上观佛境属上求,下暨九品往生属下化,此义得之仁老口授,殊有妙理。上求为佛报身,应观坐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390481.html
  • 智随法师答:念佛念多念少一个样吗?

    ’,意思非常明了,可为参考。印光大师针对‘一心不乱才能往生’之说极力反对,也可参考。 3、只要专修念佛,每天念多念少是都能往生,乃至十念即是证据,观经下下品十声得...

    智随法师

    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340096201.html
  • 佛教与孝

      佛教与孝   佛教创建于印度,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与儒、道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。   佛教在《大乘本心地观经》中记叙“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,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。经于一劫,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,而未能报一日之恩。”   据经载,佛的一位罗汉弟子名毕陵伽婆蹉,想以衣食供养贫穷的父母,请示佛陀,佛陀集比丘弟子们开示:“若人百年之中,左肩担父,右肩担母,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896557.html
  • 九品往生和净业三福

    “九品往生”与“净业三福”,出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简称《观经》,是净土宗正依三经之一。佛在经中开示十六种观法,教行人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因此也称《十六观经》。善导大师曾对此经作...行业。善导大师对此作了解释:‘从日观下至十三观已来,名为定善;三福九品,名为散善。’又说:‘定即息虑以凝心,散即废恶以修善,回此二行,以求往生也。’  《观经》以“观佛三昧”为宗,也是以“念佛三昧”为...

    王永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740683.html
  • 论中国早期以《法华经》为中心的信仰形态

    已经指出,修行的时间、方便、行法、观法以及修行后的证相与功德。   “法华三昧观法”传出后,随着《法华经》信仰在中国的流行,促使禅窟、造像的发展,而且成为僧人修行的重要法门。   三、《普贤观经》的忏悔思想  《普贤观经》被称为《法华经》的结经,成为天台宗所依的三部经典之一。此经将《法华经》的末品“普贤菩萨劝发品”三七日行法,更进一步,作了详细的说明,特别一层又一层地增加了忏悔法门,最特殊的是为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4860691.html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。也就是说,阿弥陀佛有非凡的作用,他可以随时显现奇迹,干预世俗的生活。善导对《观经》中一段话“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[3...他对《观无量寿经》中三类九品和韦提希人格的解释上。韦提希是《观经》中的人物,《观经》就是佛因她而宣讲的。   《观经》中提出往生极乐国土共有三类九品人生。即上、中、下三类,其中每一类中又分为上、中、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
  • 《大经》合赞

    不能专念,决难一心故。  读《观经》者再读此经,益信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故,因其于出世三福阐发更详故,又日观、水观乃至宝树、菩萨、佛观,较之《观经》简要易修故。  未信佛者不可不读此经,以此经能起正...

    夏莲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2142712.html
  • 心在三界居何地位

      佛教对于心,可谓研究有素。《华严经》认为:“三界所有,唯是一心。”《心地观经》则说:“心如画师,能画种种色故;心如僮仆,为诸烦恼所策役故,心如国王,起种种事得自在故;心如怨贼,能令自身受大苦故。...心田。’”即以心能生善恶之苗,比作田,所以叫“心田”。  《心地观经》说:“三界之中以心为主。能观心者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究竟沉沦。众生之心犹如大地,五谷,五果从大地生。”即把心看作万法之本,比作地,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342959.html
  • 净土文类聚钞》编者序

    十八愿之三心与《净土论》之一心。  (5)会通《大经》之三心与《观经》之三心。  (6)会通《大经》、《观经》三心与《小经》执持之一心。「执持」即是信心坚牢,不移、不散、不失、不乱,此即是「一心」,...

    慧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70546312.html